奎达(Quetta)是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省会和最大城市,也是巴基斯坦第10大城市,奎达被誉为“巴基斯坦的水果花园”,以其众多的果园和种类繁多的鲜果和干果而闻名。奎达位于俾路支省北部,靠近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和通往坎大哈的公路,是巴阿两国之间的贸易和通信中心,靠近博兰通道,该通道曾是中亚通往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截至2001年,奎达划分为两个镇,每个镇又由若干个联合委员会组成。根据2023年巴基斯坦人口普查,奎达总人口为1565546人。截至2025年,奎达面积达2653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0°11′2.8″,东经67°0′5″。
奎达东接济亚拉特地区,南连马斯顿地区,西靠基拉阿卜杜拉地区;其属于寒冷的半干旱气候,夏季和冬季温度差异很大。奎达(Quetta)一名源于普什图语“Kwatta”,意为“堡垒”。11世纪时,奎达地区为希腊的一部分,此后至13世纪先后由埃米尔萨布克塔金、马哈茂德·伽色尼统治;1470年,帖木儿政权接管坎大哈王国;1530-1545年,坎大哈省由米尔扎·卡姆兰掌控;1622年,奎达被纳入萨非王朝版图至1709年,后由吉尔扎伊人掌权,继而转交纳迪尔。1839年,奎达地区在第一次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战争期间被英国占领,1842年重回卡拉特汗手中,1876年,英国再度占领,同年阿富汗与英国签署条约结束第一次阿富汗战争;1883年,奎达被划分为奎达-皮辛独立行政单位,这一行政划分局面维持至1947年次大陆分治。1935年5月,奎达遭地震重创;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奎达成为俾路支省省会。1955-1970年“单一制”时期,奎达地区为西巴基斯坦行政单位,后被确定为俾路支省省会,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难民涌入,加速当地贫民窟形成。自2013年起,奎达的爆炸事件时有发生。
截至2009年,奎达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贸易、运输、政府公职、农业和采矿。截至2021年,奎达工业有建筑、运输、钢铁、毛纺织、水果罐头、酿酒、染料、硫提炼及火力发电等,总体规模较小。郊区盛产葡萄、苹果、桃、西瓜等水果。奎达通过公路、铁路和靠近其中心的国际机场与其他地区相连。奎达火车站是巴基斯坦地理位置最高的火车站之一,海拔1676米。巴基斯坦铁路的庞大网络将奎达与南部的卡拉奇、东北部的拉合尔以及更东北部的白沙瓦相连。奎达机场海拔1605米,是巴基斯坦第二高的机场。巴基斯坦国际航空有定期航班往返于奎达和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伊斯兰堡、瓜达尔、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
名称由来
奎达(Quetta)一名源于普什图语“Kwatta”,意为“堡垒”。最初,这座城镇坐落于“阿米里堡”(AMiri)的城墙之内,该堡垒如今被用作军械库。据称,这座城市的名称源于环绕其四周的四座山丘——奇尔坦山(Chiltan)、塔卡图山(Takatu)、扎尔贡山(Zarghoon)和穆尔达尔山(Murdaar),它们构成了天然的屏障。
历史沿革
11世纪时,奎达地区为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帝国(Graeco-Bactrian Empire)的一部分,由普什图人卡西王室部落掌控统治。此后直至13世纪,该地区先后处于埃米尔萨布克塔金(Amir Sabuktagain)与马哈茂德·伽色尼(Mahmood Ghaznavi)的统治之下。1470年,帖木儿(Timur)政权接管坎大哈王国。1530年至1545年间,坎大哈省由莫卧儿帝国统治者的兄弟米尔扎·卡姆兰(Mirza Kamran)掌控。1543年,莫卧儿皇帝胡马雍在前往萨法维波斯途中途经奎达,将其子——未来的莫卧儿皇帝阿克巴留在此地。
1622年,奎达地区被纳入萨非王朝(Safavid dynasty)版图,这一状态持续至1709年。1709年,该地区成为阿富汗霍塔克王朝的一部分,由吉尔扎伊(Ghilzai)人掌权统治。之后,奎达被转交至纳迪尔(Nadir)手中。1747年,艾哈迈德·沙阿·杜拉尼征服奎达地区,将其并入杜拉尼帝国。据史料记载,艾哈迈德·沙阿·杜拉尼(Ahmed Shah Durrani)最终将奎达作为“沙尔”(shall,意为“礼物”)赠予卡拉特汗(Khan of Kalat)。1828年,首位到访奎达的西方人将其描述为一座泥墙堡垒,周边环绕着300座泥屋。
1839年第一次阿富汗战争期间,女王陛下政府占领奎达。仅三年后的1842年,奎达便重新回到卡拉特汗手中。1856年,英国将军约翰·雅各布鉴于奎达在西部边境的特殊战略地位,敦促英国政府占领此地。1876年,罗伯特·桑德曼爵士(Sir Robert Sandeman)同样看重其战略价值,再次占领该地区,随后将其并入英属印度。同年5月26日,阿富汗埃米尔雅各布·汗(Amir Yaqoob Khan)与英国政府在甘达马克(Gandamak)签署条约,由此结束了因第一次、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引发的冲突。1883年,奎达被划分为独立行政单位——奎达-皮辛地区。凭借地缘战略重要性,英国将奎达建成驻军城镇,还扩建了通往阿富汗和伊朗的公路与铁路网络。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1947年次大陆分治。
1935年5月31日,奎达遭遇地震。此前,这座城市已发展得十分繁华,拥有众多多层建筑,被誉为“小伦敦”。由于震中靠近城区,大部分基础设施被摧毁,造成4万多人死亡。1947年以前,奎达仍是一座小镇;但此后,受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印度难民涌入等因素影响,奎达人口开始快速增长。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奎达成为俾路支省省会。1955年至1970年“单一制”时期,奎达与卡拉特同为西巴基斯坦的行政单位。“单一制”废除后,奎达被确定为俾路支省(Balochistan)省会。
1975年以前,奎达与皮辛为同一行政单位,同年皮辛被划为独立地区。关于该地区早期人类定居情况的记载十分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阿富汗人与布拉灰人(Brahuis)属于较晚迁入的移民。普什图人(Pashtoons)似乎是从东北方向迁入,其故土位于苏莱曼山(Takht-i-Sulaman)周边。据称,作为阿富汗人的一支,卡西斯人(Kasis)约在八个世纪前从苏莱曼山周边的故土迁徙而来,最初定居在奎达市附近的萨姆利村(Samli)。布拉灰人源自卡拉特地区,他们在奎达地区的定居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
20世纪80年代,阿富汗难民的涌入加速了奎达贫民窟的形成。卫星城(Satellite Town)、真纳镇(Jinnah Town)、萨穆格利镇(Samungli Town)、模范镇(Model Town)和沙赫巴兹镇(Shahbaz Town)等地陆续出现新的住宅开发区,临时居住区(Kachi Abadies)也开始形成贫民窟。定居进程持续推进,如今奎达已成为一座人口过剩的城市。
2013年1月10日,巴基斯坦奎达等地发生4起爆炸袭击事件,造成至少116人死亡、236人受伤。同年2月16日,奎达一市场遭遇自杀式炸弹袭击,导致至少84人死亡、173人受伤。2017年5月24日,两名中国人在奎达市被绑架,疑似已遇难。2019年4月12日,奎达发生一起爆炸,造成8人死亡,另有12人受伤。2020年1月10日,奎达的一座清真寺当晚发生爆炸,造成至少14人死亡、20人受伤。2025年9月30日,奎达准军事部队总部发生自杀式袭击,造成10人死亡、30人受伤。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奎达位于俾路支省北部,靠近巴基斯坦阿富汗边境和通往坎大哈省的公路,是巴阿两国之间的贸易和通信中心。奎达靠近博兰通道,该通道曾是中亚通往南亚的主要通道之一。
奎达面积达2653平方公里,与其相邻地区之间无天然边界:东北接德拉伊斯梅尔汗地区,东连德拉加齐汗和锡比地区,东南邻苏库尔和雅各布阿巴德地区,南抵卡拉奇和瓜达尔地区,东北靠济亚拉特地区。距离奎达最近的主要城市是阿富汗的坎大哈,位于奎达地区以西。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0°11′2.8″,东经67°0′5″。
地形地貌
奎达由一系列山谷构成。其东接济亚拉特(Ziarat)地区,南连马斯顿(Mastung)地区,西靠基拉阿卜杜拉(Killa Abdullah)地区。
气候
奎达属于寒冷的半干旱气候,夏季和冬季温度差异很大。夏季大约从5月下旬开始,持续至9月初,平均温度为24-26℃。秋季从9月中旬开始,持续到11月中旬,平均气温为12-18℃。冬季从11月下旬开始,至次年2月下旬结束,平均气温为4-5℃。春季从3月初开始,5月中旬结束,平均温度接近15℃。与巴基斯坦东部不同,奎达没有季风季节的暴雨,历史上最高月降水量为232.4毫米。
资源
截至2025年,奎达是巴基斯坦第二大天然气供应地。
生物多样性
奎达因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被誉为“巴基斯坦的果园”。
动物
奎达地区可见捻角山羊(Markhor,野生绵羊)等哺乳动物。当地鸟类包括鹧鸪、莺、褐耳鹰、岩鸽、岩䴓、金雕、麻雀、鹰、隼和胡兀鹫等。
植物
截至2025年,奎达地区已发现225种植物,包括阿月浑子、杜松、野生橄榄、野生小叶白蜡树和野生巴旦木。此外还有灌木,如野生无花果、伏牛花、野生樱桃、马克希(makhi),以及草本植物,如中间麻黄(麻黄属 intermadia)和杰拉迪纳麻黄(gerardiana)。
行政
根据2001年巴基斯坦最新修订的行政体制,奎达被重组为城市行政区,划分为两个镇。每个镇又由若干个联合委员会(U.C.)组成。
人口与族群
奎达的人口从1891年的1.1万人增长至2012年报告中的186.5137万至207.6941万,成为巴基斯坦第六大城市。截至2021年4月,奎达人口约100万。根据2023年巴基斯坦人口普查,奎达总人口为1565546人。
截至2009年,奎达地区主要有五大民族,各民族均有自身的文化价值观,分别是普什图人、俾路支人(Balochs)、布拉灰人、哈扎拉人(Hazaras)和旁遮普省人(Punjabis)。此外,还有乌尔都语族群(Mehajirs,即移民群体)、信德人(Sindhis)等少数族群居住在城市中。截至2017年,奎达的居民大多数是普什图族人,100万人口里大约占了五分之四。
经济
截至2009年,奎达当地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贸易、运输、政府公职、农业和采矿。非正规经济部门在创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奎达市内随处可见大量商铺、街头摊贩、小型汽车修理厂和裁缝店。
截至2021年,奎达工业有建筑、运输、钢铁、毛纺织、水果罐头、酿酒、染料、硫提炼及火力发电等,总体规模较小。郊区盛产葡萄、苹果、桃、西瓜等水果。
交通
奎达通过公路、铁路和靠近其中心的国际机场与其他地区相连。中巴经济走廊走“西线”,大型项目会经过奎达等地。
公路
奎达通过公路与全国其他地区相连。一条公路经马斯顿、卡拉特、胡兹达尔和拉斯贝拉连接卡拉奇;另一条主要公路经锡比、雅各布阿巴德、苏库尔和海德拉巴通往卡拉奇。奎达到拉合尔有两条公路:一条是老路,经锡比、苏库尔、拉希姆亚尔汗、巴哈瓦尔布尔和木尔坦;另一条经哈诺宰、穆斯林巴格、洛拉莱、蒙德罗堡、德拉加齐汗和木尔坦。此外,奎达经查曼与阿富汗相通,经马斯顿、努什基、达尔班丁和塔夫坦与伊朗相连。
铁路
奎达火车站是巴基斯坦地理位置最高的火车站之一,海拔1676米。这条铁轨铺设于19世纪90年代的英国时代,连接奎达与国内其他地区。巴基斯坦铁路的庞大网络将奎达与南部的卡拉奇(铁路线长863公里)、东北部的拉合尔(1170公里)以及更东北部的白沙瓦(1587公里)相连。铁路旁有一条公路,经锡比、雅各布阿巴德和罗里通往卡拉奇。
航空
奎达机场海拔1605米,是巴基斯坦第二高的机场。巴基斯坦国际航空有定期航班往返于奎达和国内其他主要城市,包括伊斯兰堡、瓜达尔、卡拉奇、拉合尔和白沙瓦。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奎达拥有多所高等教育机构:
文化事业
博物馆
奎达地质博物馆位于萨里亚布路(Sariab Road),收藏了在俾路支省发现的岩石和化石。
指挥与参谋学院博物馆(Command and Staff College Museum)是一座致力于英国军事历史的博物馆,位于伯纳德·蒙哥马利元帅(Field 元帅 Bernard Montgomery)的旧居内。
奎达考古博物馆(Quetta Archaeological Museum)收藏了珍稀古董枪支、刀剑、手稿,以及石器时代工具、史前陶器和在梅尔加尔(Mehrgarh)发现的文物。馆内还陈列着硬币、手稿以及1935年地震前奎达的照片。
图书馆
俾路支艺术委员会图书馆(Balochistan Arts Council Library)收藏了俾路支省的艺术品和手工艺品。
体育事业
沙希瑙鲁兹体育场(Shaheed Nauoroz Stadium)是奎达最大的体育场。该市还有布格蒂国家体育场(Ayub National Stadium),这是一座可用于足球和板球比赛的多功能体育场。板球和足球是奎达人民最喜爱的两项运动。奎达的足球队包括奎达佐拉瓦尔、穆斯林足球俱乐部、哈扎拉绿色足球俱乐部、俾路支足球俱乐部和奎达巴齐格尔斯俱乐部,俾路支联队W.F.C.获得了2014年全国女子冠军。俾路支省板球队是一支参加国内赛事的一流球队,该队的主场是布格蒂体育场。
拳击也很受欢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奎达的哈扎拉拳击手——阿布拉尔·侯赛因、海德尔·阿里和阿斯加尔·阿里·钱吉齐三位经常在国际赛事中带回奖牌。2018年,19岁的纳尔吉斯·哈米杜拉在雅加达巨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夺得空手道铜牌。
安全事业
奎达的宗教学校、医院、银行、一般的学校、农贸市场安全性都不好,大型超市相对安全。
人文
节日文化
奎达市每年都会举办文化和宗教节日。开斋节与古尔邦节这两个重要节日,标志着斋月的结束和朝觐的完成,届时占人口多数的穆斯林群体将举办音乐表演、分发糖果和礼物。“布兹卡希”(Buzkashi)是普什图人庆祝的节日,两队骑手需争夺一只山羊。
饮食文化
奎达市内随处可见普什图传统菜肴,如卡迪烤肉(Kadi kebab)、烤羊肉(Lamb Roast),以及俾路支烤全羊(Balochi Saji)等其他传统美食。普什图部落菜肴“烤羊肉”(Roash),外人称之为“Namkin”,在奎达市区餐馆和郊区均可品尝到。巴基斯坦最优质的羊肉部分产自奎达周边地区,是当地美食的核心食材。普什图部落菜肴“兰迪”(Landhi)以整只羊肉制作,经过风干处理,在寒冷冬季可保持新鲜。“卡迪烤肉”是新疆烤羊肉串,而“萨吉”(烤羊腿)和“抓饭”(Pulao)则是当地其他特色菜品。
奎达主要民族的饮食习惯大致相同,通常一日两餐,搭配简单早餐。肉类是主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麦为主要谷物。不过,旁遮普人和乌尔都语族群的饮食习惯有所不同,他们的膳食通常包含羊肉、蔬菜、豆类,烹饪时会加入辣椒调味。家庭待客通常会奉上茶水,夏季则普遍饮用“拉西”(lassi,一种酸奶饮品)解暑。事实上,饮食习惯正逐渐发生变化,水果、甜食和糕点已成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在城市地区尤为明显。当地的特色美食如烤全羊(sajji)、烤肉(roast)和喀布尔抓饭(Kabuli pulaow)深受游客喜爱。
服饰文化
由于奎达是多文化地区,服饰种类多样,传统服饰与现代服饰并存。农村居民多穿着传统服饰,包括头巾、纱丽克米兹(shalwar kameez,即宽松长裤与旗袍);军人和政府职员则常穿现代服饰,包括长裤和外套,同时也会佩戴真纳帽、普什图帽和俾路支帽。
女性服饰同样分为传统与现代两类。大多数女性身着纱丽克米兹,搭配披肩或头巾(chaddar),前往集市时大多会佩戴面纱(purdah,即头巾)。俾路支和阿富汗风格的刺绣传统上常用于女性和儿童服饰。职业女性和受过教育的女性则倾向于现代服饰,款式与传统服饰相近,但无需佩戴头巾。
手工艺品
奎达的主要集市包括利亚卡特大街(Shahrah-e-Liaquat)上的利亚卡特集市(Liaquat Bazaar)和苏拉杰岗集市(Suraj Gang Bazaar)、伊克巴尔大街(Shahrah-e-Iqbal)上的坎大哈集市(Kandahari Bazaar)以及真纳路(Jinnah Road)。集市上售卖的手工艺品色彩鲜艳,特别是俾路支镜面工艺和普什图刺绣,同时也出售阿富汗地毯、毛皮大衣、刺绣夹克、马甲、凉鞋及其他普什图传统物品。普什图地毯和俾路支地毯由当地游牧部落制作。它们的精致度与价格通常不及波斯地毯和北部土库曼斯坦部落地毯,但相较于巴基斯坦主要城市中常见的土库曼风格、波斯风格仿制品,更具原生性。
风景名胜
汉纳湖
汉纳湖位于靠近乌拉克河谷起点的山上,湖水呈青绿色,与周围光秃秃的山丘形成鲜明对比。其距离奎达市东部17公里,是俾路支省游客最多、交通最便利的湖泊之一。河的尽头有一个湖边餐厅,有松树遮挡的野餐桌,一家人可以在这里享受美食和天气。在湖的东侧,有Hayat Durrani水上运动学院,这是俾路支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划船、独木舟、皮划艇和帆船训练和锦标赛组织中心,并提供简易的游泳设施。
哈扎尔甘吉·奇尔坦国家公园
哈扎尔甘吉·奇尔坦(Hazarganji Chiltan)国家公园位于奎达市西南约20公里的苏莱曼山脉,成立于1980年,“哈扎尔甘吉”字面意为“千宝之地”,占地132平方公里,海拔在2021米至3264米之间,有沙漠和森林,是珍稀的奇尔坦山羊栖息地。相传在词公园山脉的褶皱中,埋藏着上千件珍宝,见证了历史上巴克特里亚人、斯基泰人、穆斯林和蒙古族等庞大军队在此过境的足迹。
皮尔盖布
皮尔盖布(Pir Ghaib)是一处瀑布和野餐胜地,位于历史悠久的波伦山谷中,距离奎达市70公里。
参考资料
奎达.china-consulate.2025-10-27
区史.bhc.2025-10-27
奎达坐标.time-ok.2025-10-27
Pakistan: Provinces and Major Cities.citypopulation.2025-10-27
HISTORY OF QUETTA.archive.2025-10-27
CAPITAL.balochistan.2025-10-27
巴基斯坦奎达发生爆炸致8死12伤.人民网.2025-10-27
10 killed, 30 injured in suicide attack in SW Pakistan.新华社.2025-10-27
“问题大省”俾路支渴望经济生命线 盼瓜达尔成“巴基斯坦深圳”.环球国际.2025-10-27
巴基斯坦奎达一清真寺发生爆炸14死20伤.新华网.2025-10-27
地理与气候.balochistan.2025-10-27
哈扎拉人让奎达成为拳击强国.caravanmagazine.2025-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