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游寺

龙游寺,又名“华岩寺”“洪恩寺”,位于合川区西侧铜溪镇境内涪江南岸的白沙铺(金沙村)龙游山上,平均海拔433米。龙游寺位列合川“四大古刹”之首。2019年2月,龙游寺遗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龙游寺的历史

据有关碑记及史料记载,龙游寺大约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年至1189年),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募资重建,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年至1619年)一度扩建,明末战乱屡遭破坏,清康熙(公元1662年至1722年)又大加修葺。另据当地居民讲,鼎盛时期,寺庙纵横交错,呈“十”字布局。由南向北有文昌殿接引殿、菩提殿、观音殿、地藏王殿;由东到西有天王殿、毗卢殿、大雄宝殿、古佛殿、藏金楼,同时还有500罗汉长廊及僧房数间。整个寺庙占地面积50余亩,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除规模宏大的寺庙建筑群外,龙游寺内还有明代石坊、石屏、石碑、石桥,龙游寺外还有晒经石、舍身岩、望月台等古迹景点。

龙游寺的现状

龙游寺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寺庙被拆,佛像、石碑被毁,目前仅存大雄宝殿中的两根高大的石柱与两座明代石坊。在两根石柱上,有清咸丰八年唐士奇撰写的对联一副。上联是“齐心为上香味色声历劫好消赧业”,下联是“佛法无边贪嗔痴爱几人能悟真如”。而仅存的两座明代石坊,修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6年)。其中一座位于龙游寺大山门遗址前,石坊高约8米,宽约8.8米,3间4柱,方柱石均0.6米见方粗。石坊阳面横额为“华岩法界”,阴面横额为“昙景长春”,均为楷书,字径约0.5米。横额落款右为“赐进士第云南省签事封都尉史蹇逵题”,左为“明万历丙申岁秋吉太学生古渝蹇逵题”。另一座石坊位于此坊左侧的一户农房傍边,两坊相距约100米,原为3间4柱,目前仅存中间的1间2柱,石坊阳面横额为“华岩真谛”,阴面横额为“鹫岭云深”,字体、字径与前一石坊相同,应为一人所书。

龙游寺的来历

对于龙游寺的来历,长期以来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依据史书记载,龙游山是铜梁巴岳山余脉,并从巴岳山方向逶迤而来,山势“矫如龙之游”,此山因此被称为“龙游山”,龙游山上的古寺则被称为“龙游寺”。另一种说法是民间传说,朱元璋病危时,本应传位给大儿子,大儿子却先他而死,于是便册立大儿子的儿子朱允炆为太子。朱元璋驾崩后,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称“明惠帝”,民间则称之为“建文皇帝”。不久,朱元璋之子朱棣武力夺取侄子的皇位,改元“永乐”,称“明成祖”。为逃避朱棣追杀,建文皇帝从南京逃到四川省,途经合州(合川)金沙乡境内的洪恩寺时,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便在洪恩寺里暂住了一段时间。因此,人们便将建文皇帝暂住过的洪恩寺,更名为“龙游寺”。

旅游信息

到龙游寺有四条线路。第一条走水路,即从合川区城区乘船,沿涪江逆水行舟至金沙码头,从金沙码头下船步行至金沙村村委会办公室,再从金沙村村委会办公室登山,沿龙游山登山步道至龙游寺;第二条从涪江四桥或城南赵家渡水生态公园向西驱车至铜溪镇金沙村村委会,从此沿步道登山;第三条从合川城南沿416省道驱车至铜溪镇皂角村,再从皂角村驱车登上;第四条从合川乘车沿416省道至九岭街上,再从九岭街上出发,沿着一条乡村公路驱车至龙游寺。

保护措施

2019年2月,龙游寺遗址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5月,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会同合川区拟将龙游寺纳入“十四五”文物保护规划。

参考资料

好摄 | 合川周末游十大耍事⑧.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2024-11-17

【山水铜溪】涪江金沙龙游寺 残碑断碣留传奇.微信公众平台.2024-11-17

历数合州“八景”.新浪看点.2024-11-17

秋游正当时 龙游寺登山步道上新.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2024-11-17

公布第三批重庆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2024-11-17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DH0752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2024-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