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简称:山西煤化所,外文名:INSTITUTE OF COAL 化学,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是高技术基地型研究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现任所长是房倚天。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于1954年在大连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挂牌成立。1961年,煤炭研究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并开始向太原搬迁。1978年9月,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2013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监督审核。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即: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证书,注册号为:CNAS L9377。2022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美锦能源达成合作,成立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2024年10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炭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202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合作,在破解费托合成高碳排放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要从事能源环境、先进材料和绿色化工三大领域的应用基础和高技术研究与开发。截至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516人,其中科技人员377人、科技支撑人员7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8人,省部级青年人才109人。截至202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拥有太原桃南园区、小店园区;拥有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以及与潞安集团共建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单元,另外,该院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64人,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与化工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该所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7项,国家授权专利865项。
历史沿革
成立初期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在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煤炭室在1952年至1954年是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一个室,1954年6月,中国科学院工业化学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石油研究所。1954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院通知:经中国科学院第三十五次院务常务会议决定,将石油研究所煤炭研究室改为独立室。独立后名称为中国科学院煤炭研究室,直属中国科学院领导,党政业务由石油所代管,财务工作独立。
1959年6月,中国科学院决定将煤炭室迁往煤源丰富、煤种齐全的山西省省会太原市。自1959年7月起,经过两年积极的筹建,于1961年下半年搬迁工作结束。 1961年12月,经中国科学院同意,并报请国家科委批准,煤炭室扩建为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 196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对部分研究机构进行调整时,将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移交中国科学院华北办事处领导,但仍保持该所全国性研究所的性质。
文革时期
为了加速燃料化学学科的发展,经国家科委批准,中国科学院于1966年2月将中国科学院煤炭化学研究所改名为中国科学院燃料化学研究所。同年2月中国科学院撤消了中国科学院华北化学研究所(所址在天津市),并将该所的科研任务及183名人员和编制并入中国科学院燃料化学研究所。
1970年7月,中国科学院将中国科学院燃料化学研究所移交给燃料化学工业部。1971年1月,燃化部将中国科学院燃料化学研究所下放到山西省,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归属山西省煤炭化工局,称谓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
正式更名
1978年5月,山西省革委会将山西省燃料化学研究所改为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由省科委领导。 同年,中国科学院根据全国自然科学学科规划的要求和中国科学院长远规划,经征得山西省革委会的同意,并报请国务院批准,于1978年9月改变了山西省煤炭综合利用研究所领导体制,所名改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属地师级单位,由中国科学院和山西省双重领导,政治工作以山西省领导为主,业务工作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
发展现状
2012年6月,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下发了《关于告知2012年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专家评审结果的通知》(协业字﹝2012﹞24号)文件。据《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管理系统》相关信息显示,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原有的化工专业工程咨询甲级资质、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及新申报的特种材料专业工程咨询丙级资质均顺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2012年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专家评审。7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2011年度综合统计调查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2013年3月11日至13日,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对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了军品第三次、民品第二次监督审核,现场审核期间,审核组通过查阅文件、现场观察、调阅资料和访问人员等方式,分别对山西煤化所最高管理层和体系内8个部门进行了审核,共发现8个一般不符合项。审核组认为:山西煤化所领导层重视质量管理体系的保持与改进,通过目标建立和实施及各部门职责的落实,实现领导承诺。各种资源可满足产品研制任务和顾客需求,对发现的问题采取了纠正和预防措施,基本形成了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机制。山西煤化所质量管理体系符合GJB9001B-2009、GB/T19001-2008标准和相关认证要求,运行正常,基本有效。2014年3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2012-2013年度安全保密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01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批为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2016年10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分析测试中心(即: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获得了中国合格评定委员会(CNAS)的实验室认可资质证书,注册号为:CNAS L9377,此次获得认证批准的检测项目及检测能力包括燃料、碳材料及催化剂等检测领域共3大子类,22项检测项目,涉及检测标准30个。
2022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与美锦能源达成合作,成立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2024年10月,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和山西钢科碳材料有限公司建设的炭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202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合作,在破解费托合成高碳排放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
机构治理
主要人员
现任领导
资料:
历任领导
资料:
管理部门
资料:
支撑部门
资料:
对外投资
资料:,以上仅举例部分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截至2024年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516人。其中科技人员377人、科技支撑人员71人,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75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145人。国家级领军人才18人,省部级青年人才109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资料:
中科院关键技术人才
资料: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资料:,以上仅举例部分
科研部门
截至202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拥有太原桃南园区、小店园区;拥有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间接液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以及与潞安集团共建的国家煤基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单元;炭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省粉煤气化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生物炼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石墨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山西省热塑性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等院、省级研发单元以及应用催化与绿色化工实验室所级研发单元。
资料:
科研成就
概述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围绕煤炭高效低碳利用、炭基新材料制备与应用等领域开展定向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重大系统集成创新,突破了系列关键技术,满足了国家能源与国防安全重大需求,推动了产业和经济发展。代表性成果如下:
以煤制油技术为代表的能源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铁基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百万吨级煤制油工业应用,单套规模全球最大,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并入选中国科学院2016年科技成果转化亮点工作和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注。此外,煤炭高效气化、合成气转化制高端化学品、甲醇定向催化转化制液体燃料/化学品、污染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等系列技术完成了工业示范或产业化应用。
以碳纤维技术为代表的材料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系列碳纤维制备技术实现了产业化,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中国领先,解决了制约国防关键材料“卡脖子”问题,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此外,特种石墨炭材料有力支撑了航天等重点型号的研制和生产;高性能活性炭、高品质石墨烯等材料实现了批量化制备及应用。
成果
以上仅举例部分
奖励
资料:
论文
资料:,以上仅举例部分
专著
资料:
专利
资料:,以上仅举例部分
标准
资料:
学术期刊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办有《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和《新型炭材料(中英文)》等学术刊物,均被《核心期刊目录》收录。其中,《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被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数据库(EI COMPENDEX)等收录并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ScienceDirect在线出版英文网络版(Journal of Fuel 化学 and Technology);《新型炭材料(中英文)》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大版数据库(SCI-E)、美国工程信息公司数据库(EI COMPENDEX)等收录并与Elsevier出版集团合作ScienceDirect在线出版英文网络版(New Carbon Materials)。《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曾荣获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新型炭材料(中英文)》曾荣获全国“百强科技期刊”和“中国国家图书奖提名奖”。
人才培养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是198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之一,现有博士生导师55人,硕士生导师64人,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材料与化工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授权点,共有在学研究生395人(其中硕士生187人、博士生208人),在站博士后35人。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一贯注重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生已成为科研创新的生力军,取得的研究成果日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历年来培养的博士生曾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国家发明技术二等奖”“全国优秀青年化学家”称号及“国际催化青年科学家奖”等国内外重大奖项,两百余名博硕士研究生荣获过“国家奖学金”“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中科院院长奖学金优秀奖”及“壳牌奖学金”“德国西格里优秀研究生奖”“中科合成油优秀科研奖”“长治市能源化工优秀奖学金”等各种奖励。
2013年,从山西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和山西省教育厅获悉,2011年山西省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评选结果已揭晓,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5篇博士学位论文榜上有名。2014年4月,山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12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获奖者名单,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陈成猛、郭晓宁、李磊、李鹏等4名博士及王涛硕士榜上有名。
机构文化
所徽
红黑相嵌的六边形代表炭分子的基本单元苯环,黑色象征煤炭,红色象征煤的洁净转化,红黑双色斜向排列表现一种铿锵的力度和永远向前的精神。
文化活动
截至2018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举办的文化活动有饺子大赛、研究生消防安全培训、迎新文艺晚会、重阳节老年运动会、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年度排球赛、篮球友谊赛、羽毛球赛、乒乓球赛、趣味运动会、爱心募捐助学活动、主题演讲比赛、团日活动、硕士生班级活动、摄影展、PPT设计比赛等活动项目。
合作交流
学术交流
2025年10月29日,应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进邀请,郑州大学梁志武教授来实验室访问交流,并作题为“化学吸收法捕获二氧化碳的化工基础与工程示范”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白进主持。报告会上,梁志武分析了国内燃煤电厂、钢铁厂、水泥厂、煤化工等重点行业CO2的排放,以及不同碳源适配的捕集技术。重点介绍了团队在胺类CO2吸收剂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剖析胺结构与CO2捕获性能构效关系,过程物性、动力学、热力学性能,CO2吸收传质效率与低能耗解吸等基础研究,进而推动工业化示范。并对CO2捕获与利用一体化技术的开发提出展望。讨论问题环节,梁志武与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互动,详细解答了现场提问。
院地合作
2025年10月28日,六盘水市副市长李恒超一行到山西煤化所交流访问。山西煤化所副所长张寿春与相关科研、管理人员参加交流活动。张寿春代表山西煤化所对李恒超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研究所基本情况。他表示,山西煤化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始终聚焦主责主业,在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和碳基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领域分别取得了以煤制油和碳纤维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成果,为保障国家重大需求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研究所科研方向与六盘水市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布局需求高度契合,在高附加值化学品、煤矸石固废处置、高端煤基炭材料领域有广泛合作空间,希望借本次交流,搭建好双方合作桥梁,切实推动项目落地,为六盘水高质量发展贡献煤化所智慧与力量。
国际交流
2025年8月,应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樊卫斌研究员邀请,挪威奥斯陆大学Unni Olsbye教授来实验室访问交流,并作题为“On the conversion of CO2/CO to 甲醇 and C2+ hydrocarbons”学术报告。
2025年10月23日,应煤炭高效低碳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进邀请,保加利亚科学院矿物学与结晶学研究所 (IMC-BAS)Gergana Georgieva Velyanova 助理研究员、Mariya Georgieva 博士来实验室访问交流,并分别作题为“Content, Association, and modes of occurrence of 汞 in coal and biomass and its behaviour during combustion”“Concentration, modes of occurrence, and significance of 磷 in biomass”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孔令学副研究员主持。
所获荣誉
2022年4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先进炭材料与器件研究组(709 组)入选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青年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拟表彰集体名单公示。2022年5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低碳能源转化与环境治理团队被授予第14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截至2025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共计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发明奖、自然科学奖、杰出成就奖以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47项,国家授权专利865项。
相关事件
2025年10月,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温晓东研究员团队与北京大学马丁教授团队合作,在破解费托合成高碳排放难题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研究发现,在将合成气(主要由一氧化碳和氢气组成)转化为油品或烯烃的费托合成反应中,只需在反应气体中引入极微量的卤素化合物,就能显著改变铁基催化剂的反应行为——几乎不产生二氧化碳,同时将合成烯烃和液体燃料的效率提升至新高度。相关成果10月30日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研究者表示,这项技术破解了费托合成高碳排放难题,为我国在“双碳”目标下推动煤、天然气、生物质等碳资源的绿色转化提供了新路径。
据介绍,费托合成已有百年历史,可通过催化剂将合成气转化为液体燃料或烯烃等高值化学品。其中,高碳排放是该反应中的难题。费托合成中,铁基催化剂容易触发副反应路径——反应物一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一副反应严重消耗碳资源,造成产物选择性下降,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和能耗浪费。面对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提出在反应气体中,加入百万分之一浓度的卤素化合物(如溴甲烷、碘甲烷等)。“就像在烹饪中加入一滴‘分子级调味料’。”马丁说,微小的添加量,可以带来巨大的反应差异:研究发现,这些卤族元素分子在反应中以“动态调控者”身份存在,在铁基催化剂表面不断吸附、解离、再结合,像“电子开关”一样调节催化剂的表面状态,阻断催化剂表面的水分子活化,从而阻断一氧化碳和水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抑制催化剂表面烃类的过度氢化,使更多碳原子以烯烃形式生成。
参考资料
机构简介.机构简介.2025-11-01
现任领导.现任领导.2025-11-01
山西煤化所质量管理体系通过中国新时代认证中心监督审核.中国科学院.2025-11-01
山西煤化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顺利通过CNAS认证.山西煤化所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顺利通过CNAS认证.2025-11-01
山西首个千吨级电容炭工业化项目在清徐开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5-11-01
炭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揭牌 .百家号.2025-11-01
我国攻克世界百年难题.腾讯网.2025-11-01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2025-11-01
山西煤化所顺利通过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山西煤化所顺利通过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2025-11-01
山西煤化所获中科院“2011年度综合统计调查工作的先进单位”称号.山西煤化所获中科院“2011年度综合统计调查工作的先进单位”称号.2025-11-01
山西煤化所获山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安全保密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中国科学院.2025-11-01
山西煤化所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山西煤化所获批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培训点.2025-11-01
历任领导.历任领导.2025-11-01
离退休办公室.离退休办公室.2025-11-01
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025-11-01
联系天眼查.天眼查.2025-11-01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025-11-01
团队.团队.2025-11-01
“煤直接转化利用研发团队”获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资助.“煤直接转化利用研发团队”获2014年度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资助.2025-11-01
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山西煤化工技术国际研发中心.2025-11-01
概况.概况.2025-11-01
【工业化应用】高温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成套工业化技术.【工业化应用】高温浆态床煤炭间接液化成套工业化技术.2025-11-01
【工业化应用】ICC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工业化应用】ICC流化床煤气化技术.2025-11-01
【工业化应用】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工业化应用】甲醇转化制汽油技术.2025-11-01
【工业化应用】粗苯加氢精制催化剂.【工业化应用】粗苯加氢精制催化剂.2025-11-01
奖励.奖励.2025-11-01
论文.论文.2025-11-01
专著.专著.2025-11-01
专利.专利.2025-11-01
标准.标准.2025-11-01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网.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教育网.2025-11-01
山西煤化所5篇论文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山西煤化所5篇论文获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5-11-01
山西煤化所5名研究生荣获山西省2012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山西煤化所5名研究生荣获山西省2012年度优秀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奖.2025-11-01
山西煤化所徽标含义.山西煤化所徽标含义.2025-11-01
文化活动.文化活动.2025-11-01
郑州大学梁志武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郑州大学梁志武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2025-11-01
六盘水市副市长李恒超一行到山西煤化所交流访问.六盘水市副市长李恒超一行到山西煤化所交流访问.2025-11-01
挪威奥斯陆大学Unni Olsbye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挪威奥斯陆大学Unni Olsbye教授来访并作学术报告.2025-11-01
保加利亚科学院Gergana Georgieva Velyanova 助理研究员、Mariya Georgieva 博士来访并作学术报告.保加利亚科学院Gergana Georgieva Velyanova 助理研究员、Mariya Georgieva 博士来访并作学术报告.2025-11-01
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青年五四奖章拟表彰对象公示.微信公众平台.2025-11-01
山西省表彰“五四”先进集体和个人(附名单) .微信公众平台.202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