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

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是指在抗体应答过程中,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其表面表达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类别发生变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会改变Ig的可变区,即保持了对特定抗原的识别能力,但是改变了Ig的重链类型(恒定区),从而产生了不同的Ig类别。

转换机制

免疫球蛋白的类别转换涉及到S-S重组。在JH和CH之间的内含子序列中,每个CH片段(除了Cδ外)上游约有2至3千碱基处包含一段串联重复性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这些序列被称为S区(switch region)或转换部位(switch sites)。不同种类的恒定区基因的S区序列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含有共同的基本序列GAGCT和GGGGT。由于类别转换主要发生在S区,因此这个过程也被称为S-S重组。多种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L)-4、转化生长因子(TGF)、干扰素(IFN)等,能够诱导抗体类型的转换。例如,IL-4可以促进Cμ链转化为Cγ1,并继续转变为Cε。在类别转换的过程中,两个S区会形成环状分子,然后经历环出现象以完成转换。然而,并非所有S-S重组都会通过环出方式进行类别转换。有些B细胞在变成分泌IgG的细胞后,可能会再次转变回分泌IgM的状态,这种情况似乎不能简单地用环出模型来解释,可能是由反式,反式-己二烯二酸染色体重组(trans-chromosomal 基因重组)所导致。在B细胞中,S-S重组介导的类别转换可以发生多次。

参考资料

概述免疫球蛋白类别的转换.分析测试百科网.202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