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空斑实验

溶血空斑实验是一种评估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方法,通过观察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空斑数量来确定抗体形成细胞的存在及其活性。

原理

溶血空斑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当含有溶血性抗体的B淋巴细胞在补体的作用下溶解周围的绵羊红细胞时,会在周围形成一个可见的空斑。这个空斑代表着一个抗体形成细胞,因此空斑的数量可以反映出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状态。

操作方法

目前常用的是SPA-SRBC溶血性贫血空斑试验。这种方法使用了SPA(蛋白质A)与SRBC(绵羊红细胞)相结合的特点,提高了实验的灵敏度和适用范围。在该测试系统中,加入了抗人Ig抗体,能够与受检细胞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配位化合物。这些复合物上的Fc段会与连接在SRBC上的SPA结合,从而激活补体,使得SRBC溶解并形成空斑。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测人体外周血中的IgG产生细胞,且不受抗体特异性的限制。通过使用不同类型的抗Ig抗体包被SRBC,可以分别测定相应免疫球蛋白的产生细胞,这种试验被称为反相空斑形成试验。

其他测试方法

直接法

传统的溶血性贫血空斑试验主要用于检测实验动物的抗体形成细胞功能。在这种方法中,先对小鼠进行SRBC免疫,四天后取出脾细胞,将其与SRBC和补体混合,置于温热的琼脂溶液中,最终形成一层薄片。由于脾细胞内的抗体生成细胞能够释放抗SRBC抗体,这些抗体在补体作用下会导致SRBC溶血,形成肉眼可见的圆形透明区域,即溶血空斑。每个空斑对应着一个抗体形成细胞,空斑的大小则反映了抗体生成细胞产生抗体的能力。这种直接法主要检测的是IgM生成细胞,而对于其他类型的Ig,由于其溶血性贫血效应较低,无法直接检测,可以通过间接法进行检测。

间接法

间接法是在小鼠脾细胞和SRBC混合时,添加抗鼠Ig抗体,如兔抗鼠Ig,以促进抗体与细胞所产生的IgG或IgA与抗Ig抗体结合成配位化合物。这些复合物能够激活补体途径,导致SRBC发生溶血,形成间接空斑。然而,无论是直接法还是间接法,都只能检测抗红细胞抗体的产生细胞,并且需要预先免疫,这使得它们难以应用于人类抗体产生情况的检测。如果采用特殊方法将SRBC与其他抗原结合,则可以检测与该抗原对应的抗体产生细胞,这种非红细胞抗体溶血性贫血空斑试验被称为空斑形成试验,具有更广泛的应用范围。

参考资料

溶血空斑试验(小室液相法)——万融实验. 实验室小知识.2024-10-31

小室液相法.丁香通.2024-10-31

溶血空斑试验.39健康.2024-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