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浩,男,1972年1月出生,籍贯上海市,前跨栏运动员,上海田径队教练员,曾被誉为“亚洲跨栏王”。
1986年2月,陈雁浩进入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跨栏组。1989年8月,在全国少年田径比赛中,他以14秒2的成绩取得110米栏冠军。1990年2月,陈雁浩被选入上海市田径队,同年,他获运动健将称号。1991年2月,他被选入国家田径队。当年6月,他以14秒25的成绩取得全国青年田径赛110米栏冠军,并打破该项目的全国青年纪录。1993年,他在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上以13秒59的成绩获110米栏冠军。1994年,他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1995年,他在杭州市田径邀请赛中以13秒4打破110米栏全国纪录,同年参加雅加达第十一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获得110米栏冠军,享有“亚洲跨栏王”称号。1997年,在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运动会中,25岁的陈雁浩以13秒41夺冠并刷新全运会纪录。1998年,陈雁浩在曼谷亚运会110米栏项目中以13秒65的成绩夺冠。同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中以13秒53再夺110米栏金牌。2001年在广东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中,29岁的陈雁浩只以13秒42拿到110米栏银牌。同年,陈雁浩退役,之后在上海田径队任教练员。2006年,陈雁浩带领队伍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100米第一、200米第一、110米栏第一。2010年,其带领队伍获得全国田径锦标赛100米栏第二、110米栏第八;全国冠军赛100米栏第二;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00米第八。2021年,他参与宝山区田径小达人选拔赛事指导。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1972年1月,陈雁浩出生,1983年9月,他进入川沙县体校短跑组。经过几年的基础训练,陈雁浩于1986年2月进入上海市体育运动学校跨栏组。1989年8月,在全国少年田径比赛中,他以14秒2的成绩取得110米栏冠军。
运动生涯
1990年2月,陈雁浩被选入上海市田径队,同年,他获运动健将称号。1991年2月,他被选入国家田径队。当年6月,他以14秒25的成绩取得全国青年田径赛110米栏冠军,并打破该项目的全国青年纪录;随后又在全国田径冠军赛110米栏中,以13秒8的成绩取得全国第三名,并打破上海市成年纪录。1993年,他在第七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上以13秒59的成绩获110米栏冠军。1994年,他获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并在日本广岛第十二届杭州第19届亚运会110米栏比赛中,跑出13秒39的成绩。1995年,在杭州市田径邀请赛中以13秒4打破110米栏全国纪录,同年参加雅加达第十一届亚洲田径锦标赛,获得110米栏冠军,享有“亚洲跨栏王”称号。1997年上海市1997年八运会,25岁的陈雁浩以13秒41夺冠并刷新全运会纪录。1998年,陈雁浩在曼谷亚运会110米栏项目中以13秒65的成绩夺冠。同年,在亚洲田径锦标赛中以13秒53再夺110米栏金牌。
2001年4月,在中国田径大奖赛宁波站,陈雁浩以0.02秒之差不敌刘翔。2001年广东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29岁的陈雁浩只以13秒42拿到110米栏银牌。5月,陈雁浩跑出了个人的最好成绩,却再次败给小他整整一轮的刘翔。
执教生涯
陈雁浩1998年起任上海市田径队运动员兼教练员,2001年退役后,在上海田径队任教练员。2006年,陈雁浩带领队伍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100米第一、200米第一、110米栏第一。2007年,他带领球队获得全国中学生锦标赛200米第一、跳远第一;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00米第二、200米第一、110米栏第二、4×100米第二。2008年,其带领队伍获得全国中学生暨全国体育运动学校“多威杯”田径锦标赛竞赛110米栏第一、200米第一、110米栏第二、4×100米第一、跳远第一;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00米第四、200米第三、110米栏第二、4×100米第一。2009年,陈雁浩带领球队获得中学生运动会110米栏第一(破中运会纪录)、100米栏第二;全国中学生田径锦标赛200米第一、跳远第一、110米栏第二、4×100米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4×400米第三;全国田径冠军赛4×400米第一。2010年,其带领队伍获得全国田径锦标赛100米栏第二、110米栏第八;全国冠军赛100米栏第二;全国青少年田径锦标赛100米第八。2021年,他参与宝山区田径小达人选拔赛事指导。
生涯数据
运动员数据
教练员数据
参考资料
获得荣誉
运动员荣誉
参考资料
教练员荣誉
参考资料
人物轶事
超越极限
陈雁浩是中国男子110米栏项目运动员。110米栏设有10个栏架,陈雁浩每跑3步便张开双腿过栏,身体贴近栏架快速通过。梁仕强会对其动作提出“上体控制”“腾空快一点”“不要太飘”的叮嘱。陈雁浩与梁仕强自1991年起合作,文中记录时为双方合作第10年。1993年七运会后的8年间,陈雁浩在全国男子110米栏项目的多数金牌争夺中获胜。
陈雁浩曾表示:“八年一晃就过去了,别人看来辉煌的成绩,对我来说却是用万般辛苦的训练换来的,很平淡。尤其因为我的体质差,更需要用超强的训练量来打扎实的基础。”在训练强度较高的时期,他一天需跨越2500多次栏,按此强度计算,一周的训练量相当于完成一次珠穆朗玛峰攀登的消耗。
文中记录时,陈雁浩29岁,随着年龄增长,伤病数量有所增加,但他仍继续在田径领域训练,目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
陈雁浩曾提及:“1997年八运会后很多朋友劝我可以退了,和我同期练的许多队友也有了自己的事业。我不是没想过退役,可我更想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看看到底能坚持多久。”为实现目标,他腰部以下多个重要关节存在不同程度损伤,涉及腰、胯、膝、踝及脚趾部位。
陈雁浩的父母担忧其身体状况,多次劝说他停止训练。其母亲常做与他相关的噩梦,梦醒后会打电话询问情况,陈雁浩通常回复:“没事的,我很好。”
恩师情重
教练梁仕强向记者表示:“陈雁浩有时累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看得人心疼。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马上来了,他又不能不练。我只能尽最大的能力,让他的伤病不再加重。”
每次大运动量训练后,陈雁浩恢复速度不如以往,每晚前往医务室成为常规安排。夜深时,他会通过倒立、打坐辅助入眠。文中提及的今年7、8月,因消耗过大、休息不足,他的体重减少3公斤,其本人称“根本跑不动了”。梁仕强为帮助陈雁浩恢复,每周两次为其煲汤,此后陈雁浩重新恢复力量。
陈雁浩曾说:“累的时候,会抱怨教练为什么上那么大的量;可真的病了,最好的还是教练。”
对陈雁浩而言,梁仕强不仅是教练,亦如父亲。梁仕强为指导陈雁浩,与自己的家及亲人分居两地。梁仕强籍贯广东省,父母居住在广东,妻儿在北京,他本人则暂居上海市。
8月中旬,梁仕强的母亲病重,他赶回家中见母亲最后一面,次日便返回上海。目前,梁仕强92岁的父亲由保姆照顾。
66岁的梁仕强曾是50年代男子跨栏运动员,曾保持110米栏、200米栏、400米栏3项全国纪录。转型教练后,他培养出多名冠军运动员,陈雁浩是其最后一位弟子,梁仕强对陈雁浩较为重视。1997年八运会后,广东队、香港足球代表队均向梁仕强发出邀请,其中香港队提供较高薪酬,梁仕强均予以拒绝。他表示:“我现在不考虑钱,只想做点事情,带好陈雁浩,这就够了。而且,我已经答应了上海足球队,就一定会守信用的。”
梁仕强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但训练要求严格,强度较高。若队员未完成既定训练量,他会保持平和态度重复要求:“再来一个。”曾有运动员因无法适应其训练方式而退出。陈雁浩对梁仕强的训练方式表示认可,他说:“没有梁指导,我就练不了。只有和他配合,才能保证我的状态,我现在的成绩已经基本恢复到了1997年八运会时的水平。”
感谢对手
陈雁浩在110米栏项目中出现了竞争对手。同属上海队的刘翔成绩显著提升,对陈雁浩形成较大竞争压力。在今年东亚运动会110米栏项目中,比陈雁浩小12岁的刘翔首次战胜他并获得冠军。
陈雁浩曾表示:“我真的老了,有时候冲刺真的赶不上,有点力不从心。”
为维持自身运动水平,陈雁浩需付出比以往多一倍甚至更多的努力。他提及:“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我已经不能保证这枚金牌是我的,但很高兴,8年来终于有人可以超过我了。”
刘翔的崛起曾给陈雁浩带来困扰,但一段时间后,反而激发了他的训练斗志。陈雁浩说:“没有他的时候,我总是稳坐钓鱼台,可现在不行了,半点马虎不得了。”对于与刘翔的竞争,他表示:“以前,我拼别人,现在别人来拼我,这是好事。大家都比一比。刘翔上来了,我就再练得苦一点,让成绩再上一点。反正,我们都是上海足球队的。”
暂别妻儿
陈雁浩已结婚生子。其妻子为华东理工大学体育教师。2008年,陈雁浩成为父亲,因需专注训练,他将妻子与孩子安置在苏州市的岳母家,通常数月探望一次。
陈雁浩的妻子有时会表达不满,此时他会向教练梁仕强寻求帮助。梁仕强会以“多支持”的表述劝说其妻子,最终化解相关矛盾。陈雁浩提及:“不过,大多数时候,我夫人还很支持我。她告诉我,无论我是坚持,还是退下来,她都会在家陪着我。”
陈雁浩表示:“现在,我只能和梁指导过单身生活了。星期天,他买菜,我掌勺,小酌一番,还算惬意。”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后的规划,陈雁浩暂未过多考虑,当前重心仅在备战工作。他说:“上海足球队非常关心我,我现在毫无后顾之忧。我能做的只有用百倍的努力,去争得九运会上的13秒多的闪亮。无论结果怎样,我都会尽力而为。”
孙海平救过我的命
随着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取得成绩,其教练孙海平受到关注。孙海平被陈雁浩与刘翔称为“师傅”,外界也认为他是二人的教练。
陈雁浩曾表示:“孙海平是我师傅,也是我的恩人。当年,是他把我选进上海队的;当年,他还救过我的命!”过去18年中,陈雁浩将梁仕强视为“恩师”,并提及“算起来,老头今年有73岁了!”。尽管两人后续联系较少,陈雁浩仍称“老头给我的东西,我受用一辈子!”
陈雁浩提及梁仕强的经历:“老头是广东人,身高1.69米,是上世纪50年代的跨栏运动员,曾保持110米栏、200米栏、400米栏三项全国纪录。转型教练后,培养出多名全国冠军,我是他最后一位徒弟。老头年轻时曾打排球小前锋,身体素质较好,800米成绩为1分52秒;59岁时,能在1米多高的跳马前连续完成10次跳上跳下动作。”
陈雁浩回忆:“老头性格内敛,不善表达,但在训练理论方面有自己的方法。1997年八运会后,广东队、香港足球代表队均邀请他执教,他表示更愿意带我训练。后来我因年龄原因被调整回上海足球队,情绪一度低落,他得知后前来陪伴。2001年备战同年在广州市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时,他已66岁。当年夏天,他母亲病危,他返回广东省见母亲最后一面后,便迅速回到上海市带我训练。他的父亲由保姆照顾,妻子与孩子则留在北京。”
陈雁浩回忆:“我进入上海队后不久,便前往国家队集训。孙海平带我训练5个月后,前往也门参与援外工作;两年后孙海平返回时,我已获得1993年七运会冠军。之后梁仕强前往孟加拉援外,1994年返回。同年,孙海平成为梁仕强的助手,我的全部训练计划由梁仕强制定,孙海平负责记录与执行。”
陈雁浩提及:“训练强度较大时,我曾出现夜间失眠、神经衰弱的情况。有一次在外地期间,我突发癫痫病,同住的孙海平及时救助,才避免意外发生。”孙海平因此认为陈雁浩的训练量过大,但梁仕强始终强调“三从一大”训练原则。
陈雁浩表示,当时他认同“三从一大”原则:“在同一批运动员中,我的身体素质仅属一般,能在亚洲赛事中取得成绩,正是因为付出了比他人更多的努力。那时,我已适应高负荷训练周期。尤其在从梁仕强同辈人处得知,他年轻时练跨栏曾至休克后,更坚定了这一训练方式的想法。因此,当我觉得训练量不足时,会主动增加训练,否则会感到不踏实。”
尽管未采纳孙海平减少训练量的建议,陈雁浩仍维持与孙海平的关系。连续获得两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运动会冠军后,陈雁浩担任上海田径队运动员兼教练员。1999年,因训练理念更倾向于梁仕强,陈雁浩与孙海平分别带领不同训练组。两年后,孙海平所带的刘翔在广州市举办的赛事中,战胜了梁仕强所带的陈雁浩。
2001年在广州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运动会上,刘翔以快于陈雁浩0.06秒的成绩,获得110米栏冠军。陈雁浩回忆:“比赛之后,我留在广州,陪老头喝了三天酒。
刘翔在上面
前110米栏亚洲冠军陈雁浩在提及师弟刘翔时表示:“大满贯!破世界纪录!直道、短距离径赛能出这样的成绩,他已经不能用‘传奇’来形容了。”
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刘翔曾提及对陈雁浩的看法:“陈雁浩这个名字,当时在我们练跨栏的人听起来,恐怕就像在NBA打球的人听到迈克尔·乔丹的名字一样,至少在国内是这样。从1993年开始,他就称霸全国,随后又称霸亚洲达6年之久。他也是我师父孙海平的弟子,可以说是我的大师兄。”
陈雁浩回忆与前亚洲跨栏冠军李彤的交流:“上次遇到李彤,他就笑呵呵地‘搓’我:下来的感觉怎么样?我回道:现在我和你都一样了,你就别‘搓’我了。当年,他是被我打败的。其实李彤很了不起,他是在美国训练出成绩的。而带他的美国教练根本不懂跨栏,带着一本有跨栏内容的书就给他上训练课了。后来,他下去,我上来。现在,我下去,刘翔在上面,而且是很上面、很上面。”
陈雁浩提及对刘翔训练初期的印象:“我对刘翔训练的第一印象就是身高和速度都不错,但跨栏技术还不够熟练。”他回忆,比自己小12岁的刘翔刚进跨栏队时,未听说有教练特别看好:“那时在国内比赛,我一般只拼前三个栏,后面就分出胜负了。后来,和刘翔一起跑,他的速度让我有些发怵。三个栏是甩不掉他的,有时候要拼到第7个、第8个栏才把他给甩开。那时我就已隐约感觉到他会超越我。这也是一个规律,就如同新陈代谢那样不可逆转,但我万万没想到,他能超越全世界。”
参考资料
你好,小“飞人”!宝山区田径小达人系列争霸赛之“飞人”赛圆满结束.澎湃新闻.2025-11-02
谢文骏卫冕成绩却逊20年前 明年亚运或遇挑战.谢文骏卫冕成绩却逊20年前 明年亚运或遇挑战.2025-11-02
从李彤陈雁浩到刘翔 两代栏王成英雄成功的铺路石.新浪体育.2025-11-02
记跨栏名将陈雁浩.北方网体育频道.2024-01-02
前亚洲栏王:"传奇"二字难形容刘翔 成就具颠覆性.新浪体育.2025-11-02